标王 热搜: 政策  旅游  三亚  物联网  1*1  科技  北京  云南  西安  旅游物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快报 » 国家政策 » 正文

2021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聚焦“旅游新发展模式和旅游新发展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26  浏览次数:3
核心提示:  2021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开幕式4月24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年会以新发展模式下的旅游与旅游新发展模式为主题,探讨新阶段的旅游学
   2021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开幕式4月24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年会以“新发展模式下的旅游与旅游新发展模式”为主题,探讨新阶段的旅游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江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江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杜江说,从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来看,在新的发展模式下旅游业的优质发展正在加快。目前,中国旅游业正在加速复苏,大众旅游消费将在新的发展模式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科技成为旅游业优质发展的重要动能,以智慧旅游为核心的现代旅游体系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将继续创造新的局面。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方向会更加清晰,空间会更加广阔;“十四五”计划对旅游业的优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了发展方向,提出了重点任务,要求旅游业在坚持旅游为民、实施旅游驱动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同时,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学术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央政府对旅游工作的战略部署和文化旅游系统部署的重点工作,为旅游科研提出了一系列现实问题,旅游业实践中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因此,旅游学术研究应该关注现在,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鼓励不同类型的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大学、智库、企业等专业人员多交流、多合作。共同推动旅游理论建设和学术研究的大繁荣大发展;要加强旅游研究的规范化,增强学术成果的理论贡献,加快当代旅游发展理论体系建设,促进中国旅游研究学派的形成,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讲好中国旅游发展的故事。年会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集团和亮业科技集团共同主办。开幕式包括嘉宾演讲、中国旅游学者出版、主旨演讲、大学校长和高端对话等。同时,围绕“旅游业新发展模式”和“旅游业新发展模式”两个主题举行了圆桌讨论会。文化旅游部相关部门和下属单位、地方文化旅游部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杜江出席2021中国旅游科学年会
 
  4月24日,“2021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在北京召开。文化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江出席会议,并就旅游发展新形势和旅游研究新任务作了专题讲话。
 
  第一,新的发展模式加快了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中国旅游业正在加速复苏。得益于疫情防控形势和优惠政策,上季度旅游经济运行好于预期,旅游复苏基本面更加稳定。清明节假期国内游客1.02亿,同比增长144.6%,疫情前同期恢复到94.5%。从城乡居民出行意愿、旅游目的地搜索量、航空、铁路、酒店预订量来看,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旅游市场有望恢复并超过疫情前的同一水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旅游市场的复苏进程将好于预期。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日益增长的大众旅游消费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更积极的作用。
 
  第二,科技已经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旅游业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种全新的生活、学习和成长方式。不仅城市居民出行的频率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也成为了旅游大军的一员。旅游业发展的成果被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分享,一种人人享有旅游权、玩得开心、买得起的新局面初步形成。旅游需求呈现出质量和多样性的新特点。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研究旅游和特色旅游发展迅速。随着数字工业化和工业数字化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加速了与工业的融合,数字经济成为中国发展的新引擎。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预约旅游成为常态,“云旅游”获得了更广泛的市场认可,场景成为科技创新和旅游投资的新共识。以智慧旅游为核心的现代旅游体系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游客安全感和获得感将进一步增强。
 
  第三,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不断创造新局面。自2018年以来,文化旅游系统按照“宜融则宜、宜融则可”和“更好地发展文化、更好地发展旅游、更好地发展文化旅游一体化”的工作思路,不断推进体制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旅游业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业态创新和市场创新等方面稳步推进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各类旅游企业注重加强与文化、教育、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形成了一批兼具文化内涵和服务质量的旅游产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旅游演艺、特色小镇、夜间经济、文化创意商品、数字文化旅游等业态发展迅速。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方向会更加清晰,空间也会更加广阔。
 
  第四,“十四五”计划对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旅游业进行了战略部署,明确了加快旅游业发展、推进文化旅游一体化、推进大众旅游和智慧旅游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一批文化底蕴丰厚的世界级风景名胜区、建设一批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等重点任务。
 
  第二,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学术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中央政府对旅游业的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现实问题。旅游业如何把握新的发展阶段,落实新的发展观,融入新的发展模式?如何建设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景点和度假村?如何打造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民族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如何创新发展?如何让旅游业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如何保障人们的旅游权益,满足消费需求的质量和多样性?如何让游客在旅途中了解中国文化之美,增强文化自信?回答这些问题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也是旅游理论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核心内容。
 
  另一方面,文化旅游系统部署的关键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现实问题。文化旅游部明确提出并组织实施“一个工程、七个体系”,即社会文明提升提升工程和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现代旅游体系、现代文化旅游市场体系、对外文化交流与旅游推广体系。有的是旅游工作的直接部署,有的需要旅游系统和旅游行业的配合;有的是战略领先,有的是战略创新;有的会直接形成研究课题,有的则需要理论界和学术研究机构进行相应的深化设计。
 
  同时,旅游业的实践也为旅游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丰富多彩的产业实践是旅游学术研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检验学术研究成果的试金石。如何有效地将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联系起来?文化遗产旅游和旅游演艺如何创新发展?邮轮游艇、低空旅游等发展政策如何完善?如何规范网上旅游商务服务?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这些都是旅游业非常关心的问题,也应该是旅游研究回答的现实课题。
 
  第三,旅游学术研究要着眼现在,面向未来。
 
  文化旅游部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旅游研究,不仅稳定了原有的渠道和平台,还通过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和智库创新了工作机制。希望旅游学术界继承关注现实、面向未来的优良传统,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
 
  第一,要坚持以习近平同志关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深刻阐述了以人为本的旅游方针,指出了旅游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基本路径。我们应该深入研究,认真理解,将精神实质贯穿于旅游研究的全过程,这体现在问题选择、技术路线、分析逻辑和对策建议上。
 
  第二,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走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实践是理论建设的源泉,是研究最可靠的力量。旅游研究要走出“象牙塔”,深入到旅游产业实践的第一线,系统了解中国旅游产业实践,重点关注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我们鼓励研究机构、大学、智库、企业等不同类型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士进行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旅游理论建设和学术研究的大繁荣大发展。
 
  第三,加强旅游研究的规范化,增强学术成果的理论贡献。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不局限于工业实践的层面。旅游学术研究应该回归理论本身。在解决旅游发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提炼,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争取一批原创性的理论成果。加快当代旅游发展理论体系建设,促进中国旅游研究学派的形成。有必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讲述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故事。
 
 
[ 资讯快报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快报
点击排行
分享按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