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政策  旅游  三亚  物联网  1*1  科技  北京  云南  西安  旅游物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快报 » 国家政策 » 正文

访梅先生不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4-08  浏览次数:1
核心提示:  梅兰芳先生乃一代京剧大师,我从未苛求过能与梅先生有听戏之外的任何交集,更何况是登门拜访。那年清明节前的一天,春和景明
   梅兰芳先生乃一代京剧大师,我从未苛求过能与梅先生有听戏之外的任何交集,更何况是登门“拜访”。那年清明节前的一天,春和景明,繁花满枝,暖意融融。我暂住进北京群力胡同,清晨遛弯儿,拐过护仓胡同,走到护国寺街9号,竟听说这儿就是梅兰芳新居,现在已成为纪念馆。一时和梅先生成了“邻居”,着实让我惊喜,于是欣然迈槛而入。
 
  这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青砖院墙、朱红大门,喧嚣幽居,朴素典雅。一入大门,迎面青砖灰瓦的影壁前,有一尊梅兰芳的汉白玉半身塑像。只见他西装革履,发型精美,眼神清澈温润,面庞笑意盈盈,顿生高雅亲和之感。两侧植了两丛修竹,竹叶翠绿,体态曼妙。轻风中,那竹沙沙作响,摇曳生姿,投影墙上,相映成趣,颇有“来风味晚径,集凤动春枝”的雅韵。
 
  前院有两株大树,院外便可见树冠。因还未发芽,一时欠好辨识。细瞅,东面一株为椿树,树皮龟裂,透着沧桑,高挑过墙,直插蓝天。喜的是,恰有一只喜鹊暂栖树梢,“喳喳”地迎我这位敬慕梅先生的后生。西面一株为楸树,繁枝上悬挂有串串种荚,风过飘摇,如凤冠上的珠玉流苏一般,似闻铃铃动静。一椿一楸,寓意“健康长寿”“紫气东来”,静静地与梅先生一道,看尽也演尽人世春秋。
 
  楸树下是一道橱窗长廊,展现着“梅兰芳访美艺术图谱(部分)”。这些纷乱精美、见识深厚的图谱,系1930年梅先生访美演出的发起者齐如山安排画家规划制作。画轴共183卷、1987幅,涵盖京剧的服装、脸谱、砌末(布景道具)、乐器、舞蹈造型及剧场等元素,可谓京剧百科画卷,皆是国画风格、中英文对照,形象生动地将国粹京剧特别是“梅派”艺术展现在了美国观众面前,轰动一时。观之,不由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前院南面六间房是梅先生生平展。一段段视频、一件件什物、一帧帧相片、一篇篇文字,具体记录了梅先生的艺术生计。缓步观看,整个身心彻底沉浸在梅先生对京剧艺术的刻苦钻研、立异精进、不懈寻求、宏扬传承之中,尤其为梅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罢歌歇舞、蓄须明志、卖画营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深深感染。那一刻,他就是《抗金兵》中的梁红玉,就是《存亡恨》中的韩玉娘,就是誓死抗日、铁骨铮铮的“中国人”梅兰芳。
 
  迈过中门,进到正院,便被动听悠扬的梅先生原声《贵妃醉酒》陶醉了。“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优美的梅派唱腔如丝如缕,如纱如雾,环绕小院,神韵十足。
 
  迎面立一座木雕影壁,其后置一高脚石雕鱼缸,池水清澈,水草碧绿,几条金鱼游来摆去,不知日月。东西厢房原为梅先生子女的居室和餐厅,檐下画有“梅兰竹菊”四君子,现辟为展室,正进行一场“梅兰迎春画展”。梅兰本就深受文人墨客推崇,今又在梅先生贵寓展出,可谓相辅相成。赏梅,赏兰,更赏梅先生傲雪洁贞、坚韧崇高的大师风范。
 
  正院北房,就是梅先生的居室。正中为客厅,里间为起居室,东西耳房是卧室和书房。隔着门,透过窗,看到屋内的沙发、橱柜、书桌、板凳、床铺、茶几、灯笼、挂画、摆件……古香古色,精巧高雅,洋溢着浓浓的文人雅士气息。客厅西墙斜竖着印度著名画家难达婆薮为梅先生制作的巨幅油画《洛神》,生动传神,分外醒目。想来,梅先生日日夜夜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生活、研戏、作画、会客,不由感叹:亲近大师的感觉甚是美妙!
 
  正院靠北有两株柿树,寓意“事事如意”,小叶刚刚萌芽,枝头还挂着旧年风干的柿子。靠南有两株海棠,花开馥郁,美丽明艳,如雍容华贵的杨玉环,又如潇洒淑雅的洛神。走廊墙外有两株丁香,清新脱俗,馨香弥漫。六株树分布南北西东,将小院装扮得生气勃勃、生机勃勃,可以想见梅先生每天在树下吊嗓、练功、授课的高雅身影……
 
  轻声缓步游走在梅先生贵寓,自觉如沾染了艺术气息一般,周身舒爽畅然,不由小声哼起了那曲经典的《梨花颂》:“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
 
  模糊间,我似乎穿越回梅先生所在的年代,只是久久未见梅先生归来,是去演出了?出访了?开会了?会友了?我没问看门人。能在贵寓看看,已是足矣。不舍地移步门外,回身,回望,邓小平亲笔题写的“梅兰芳纪念馆”五个大字忽地让我万分欣然:大师已去,惟余追思。
 
 
[ 资讯快报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快报
点击排行
分享按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