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旅游  政策  三亚  物联网  科技  云南  北京  西安  旅游物联网  户外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快报 » 景点介绍 » 正文

台胞洪明章的旧物“拾荒”之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27  浏览次数:2
核心提示:  老式黑胶唱片机播放着几十年前的音乐,用百年前的茶杯冲泡铁观音茶台湾收藏家洪明章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情结,如今他定居在厦
   老式黑胶唱片机播放着几十年前的音乐,用百年前的茶杯冲泡铁观音茶……台湾收藏家洪明章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情结,如今他定居在厦门鼓浪屿,对“旧物”如痴如醉,视为珍宝。
  “我一直在收厦门本地历史遗物,收了十几年,已有近万件。”他边说边从柜子里取出一叠收藏的厦门老地图、晚清民国时期的广告单,甚至还有百年前的厦门弹珠汽水瓶。“这些东西的设计都很有意思,但现代人大多不了解。”他透露,正在酝酿建设一座“厦门故事馆”。
  洪明章的先人来自福建泉州南安,后渡海迁台谋生。他与大陆文化产业结缘于2000年,当时他从台湾来到厦门从事旅游业。
  “两岸同根同源,生活习惯、饮食都差不多,特别是厦门及周边地区的闽南文化深深地吸引了我。”洪明章对闽台文缘饱含深情。他回忆刚到厦门之时,当地文化市场还不发达,诸多历史遗物的价值未得到足够重视。于是他穿街过巷搜罗旧物,十几年如一日的“拾荒”之旅,既满足了自己的兴趣,也成为他的人生志业。
  洪明章将收藏品归类设立了诸多博物馆,散落在福建各地:厦门鼓浪屿上有三座——百年鼓浪屿、海峡两岸博物馆和珍奇世界馆,龙岩永定有土楼客家民俗博物馆,福州三坊七巷小黄楼里有个名人楹联匾额馆……近些年,大陆文化产业兴起,私人博物馆不断涌现。洪明章说,一座博物馆每年需要将近百万元的开销,单靠门票收入很难维持。在他看来,文化产业须根植于当地文化,在地化的产业才能长久存活。私人博物馆、文创产品、旅馆、书店等环环相扣,将文化打造成产业链,才能枝繁叶茂。
  “比如这个汉代瓦当,可以模仿它的样式做成实用的东西,如壶沉、笔舔。”洪明章将台湾文创思维移植到大陆,回归于肥沃的中华文化土壤之中。
  取之社会,回诸社会。洪明章的收藏虽是以私人博物馆的形式呈现给大众,但也承担起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角色。他曾与厦门广电集团合作,在甘肃举办了一个关于“一带一路”的公益展览。他还向泉州闽台缘博物馆捐献了自己的部分藏品,并成为该博物馆的研究员。
  洪明章能从一个外行变成地方文史研究者,得益于他对中华历史文化的热忱与执念。“这是我根据收藏品编写的介绍鼓浪屿的一本历史书。”他拿起《百年鼓浪屿》这本书说,“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鼓浪屿,感受到历史遗物的无穷魅力,让更多中华历史人文故事被挖掘出来。”
 
 
[ 资讯快报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快报
点击排行
分享按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