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武汉  长沙  景点门票  三亚  邮轮  北京  上海  旅游  户外  云南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产品报价 » 正文

贵州黔东南: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30  浏览次数:0
   “村庄复兴,非遗维护传承不可或缺”“让非遗技艺助力村庄复兴”“非遗‘活’起来,村庄才会更美丽、更有生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非遗助力村庄复兴”,代表委员们提出了很多主张。眼下,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这些主张正在逐步执行——鼓楼下,游客认真地倾听侗族大歌;风雨桥上,挤满了赏识苗族飞歌的游客。在非遗作业坊、传习所和企业车间里,侗族刺绣、苗族蜡染、苗族银饰等非遗体会项目,招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接连不断。
 
  传承有序,留住“根与魂”
 
  黔东南州非遗资源丰富,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3项72处,以刺绣、银饰、蜡染、编织、民族医药为代表的非遗项目众多。
 
  据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行局局长王建华介绍,近年来,黔东南州持续加大对非遗的维护和传承力度。2007年,成立了黔东南州非物质文明遗产维护中心;2012年12月,正式获批建立“黔东南州国家级民族文明生态维护试验区”,成为贵州省仅有的国家级文明生态维护区;2016年,将州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补助经费由每人每年3000元提高到5000元;2019年,非遗数字化记录与存储系统完结装置应用,可掩盖全州16个县市。
 
  此外,黔东南州还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鼓舞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地推动非遗扶贫作业工坊建设,广泛吸纳作业。据统计,“十三五”期间,黔东南州非遗扶贫作业工坊取得财务专项扶贫资金2033万元,掩盖贫困户5620户12333人。
 
  “非物质文明遗产具有活态传承性,其核心维护对象是传承人。”黔东南州非物质文明遗产维护中心主任粟周榕说。黔东南州大力推动民族文明进校园活动,建立了省级民族民间文明教育项目校园24所、州级50所、县级84所,在全州1000多所校园中开展民族民间文明教育活动。“十三五”期间,全州累计完结非遗传承人培训超越5万人次,引荐230名优异非遗传承人到国内一流的工艺美术高校学习,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的非遗传承之路。
 
  多措并重,开展“非遗+”
 
  “村庄复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黔东南州依托深厚的非遗文明底蕴,以维护、传承、利用为主线,大力开展“非遗+”,全力推动民族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开展,使非遗文明根脉得以传承,一起也为村庄复兴注入了文明因子,夯实了工业基础。
 
  结合银饰、刺绣、蜡染、民族服饰、古法造纸、石砚制造等非遗资源和技术优势,黔东南州安排培育了一批旅行商品生产基地和非遗企业,成功打造了“舞水云台”系列民族工艺产品、“蝴蝶妈妈”系列家居产品、思州石砚等非遗品牌产品,推出了以非遗体会为主的主题线路,进一步丰富旅行产品供应,提升了黔东南州旅行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近年来,秉承“政府主导、民间主办、社会参与”原则,黔东南州打造了“千村百节”系列节庆品牌。现在,苗年、苗族鼓藏节、侗年、侗族萨玛节等已经成为当地文明和旅行商场的亮点。数据显现,2019年,依托各类民族节庆活动,黔东南州完成旅行收入211.37亿元。
 
  此外,“非遗+研学”彰显了黔东南州文明和旅行的魅力。近年来,黔东南州重点打造了丹寨县万达小镇、雷山麻料、台江红阳、黎平肇兴等一批非遗研学体会点。其间,丹寨万达小镇将丹寨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项目以及16个省级非物质文明遗产项目悉数引进其间。随后,中国非遗文创孵化中心、首届中国非遗文创节、2020年黔东南非遗大集市等相继落户小镇,丰富了万达小镇的文明内涵,增加了许多体会性项目,让游客玩得高兴,愿意来、留得住。
 
  “真金白银”,拓宽致富路
 
  黔东南州近年来的实践表明,非遗也能够在商场经济的大潮中借助商场规矩“变现”,赢得“真金白银”。
 
  2018年7月,黔东南州雷山县入选全国十大“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以此为契机,黔东南州乘势而为,经过开展非遗村庄旅行、非遗扶贫作业工坊、非遗商品展销等方法助力村庄复兴。
 
  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将村里抛弃的小学改造成银饰加工坊,并采纳“合作社+工坊+贫困户”的方法,大力开展非遗研学旅行。经过开展银饰制造、村庄旅行等工业,全村完成41户164人脱贫,从曾经的“空心村”变成现在的“人气村”。
 
  丹寨县成立了多个非遗手艺技艺合作社,经过“合作社+订单+乡民”的方法,带动当地苗族乡民从事苗族百鸟衣传统刺绣、古瓢琴等手艺制造作业,仅百鸟衣和古瓢琴制造就完成年产量30多万元,传统非遗手艺技艺成为当地苗族大众脱贫增收的途径。
 
  还有石桥村的古法造纸,台江塘龙村、雷山麻料村的银饰铸造技艺,雷山猫猫河村、台江红阳村、长滩村的刺绣、织锦技艺,黎平黄岗村、从江小黄村的侗族大歌等一批非遗研学基地、传习所,在国内外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招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研学。尤其是寒暑假期间,研学团更是川流不息,带动了当地村庄旅行的开展。
 
  黔东南州还活跃举办各类线上线下展销活动,促进刺绣、蜡染、银饰、编织、石砚、民族药品等非遗商品的出售,带动当地大众增收。
 
  据了解,现在,黔东南州已建成105个非遗扶贫作业工坊。2019年,黔东南州非遗扶贫作业工坊产量超越2.5亿元,吸纳作业人数超越2万人,其间贫困人口5000余人。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分享按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