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武汉  长沙  景点门票  三亚  邮轮  上海  北京  旅游  户外  云南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新闻
构建精神家园 留住红色记忆
 [打印]添加时间:2019-03-29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266
   刘云飞、吴丽君夫妇一家居住在闽北建阳区中心,安居乐业。但前不久,他们卖了房子搬迁到武夷山市西郊村楮树下自然村。许多人不理解,一家人为何要放弃城市安逸的生活。这一切缘于夫妇俩几十年孜孜不倦追求的红色文化梦想。
  两代人的深情寄托
  今年56岁的刘云飞出生于革命家庭,父亲刘中朋1942年参加闽北游击队,1946年加入冀鲁豫独立旅,因作战一贯勇敢,多次立功受奖,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其间,刘中朋还多次获冀鲁豫军区颁发的一、二、三等人民功臣奖章等一系列荣誉。
  刘云飞深情地回忆说,自己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讲述战争时期的故事,如“用一封鸡毛信传递紧急情报”的故事,他如今仍记忆犹新,父亲说,当时身处太行山深处的八路军,没有电台设备,靠民运队、交通站已送不出信件了,而儿童团、放羊娃则可突破各种封锁线,传递秘密信息,“鸡毛信”成为八路军作战史上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从那时起,刘云飞就对部队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日积月累,情感更加深厚。
  刘中朋时常对儿子说,没有记忆就没有未来,未来是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国家的记忆则赖于文字文献、口头讲述和建筑器物来传递,尊重红色文化遗产,重视文物保存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考量。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才不至于造成文脉的中断与流失。没有文脉流芳的延续和文化底蕴的涵养,就不会有鲜活的生命,也不会有宜居的故乡。父亲语重心长的话语,伴随着刘云飞茁壮成长。
  父亲去世前,特别叮嘱刘云飞,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珍惜这些红色文物,将来有可能自己办个文物展馆,或捐献给党史、文物部门,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实物,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红色文化发扬光大。
  此后,刘云飞走上了收集红色历史文物的道路。刘云飞向笔者展示了一封抗日战争时期的信件,系晋察冀第七区署写给冀南区委汇报部队情况的公函,从“此函放油布包中妥善保存”几个字中,可以看出这封信在当时的重要性,从信的内容,也可看出当时环境恶劣和战争的残酷。1943年9月,整个冀南地区发生大面积的洪灾,洪灾过后又发生瘟疫,加上鬼子蛛网式、格子式地对我八路军的层层封锁,八路军不仅要防洪灾、防敌人,还要防瘟疫、抗饥寒,有多少战士和地下交通联络员在过敌人的一道道封锁时,牺牲了生命。这封信就是在这样艰难背景下写成的。它或许是多少战士牺牲了生命才得以保存下来的信件。刘云飞说,当时收集到这封信小心翼翼展开后,发现信件破损严重,只要手指轻轻触碰,纸张边缘就掉落下来,刘云飞马上请当地有名气的裱画师傅用宣纸给托了层底,好在整件藏品字迹还是完整、清晰的,所以才保存下来。
  经过他和妻子吴丽君20多年艰辛收集,如今,3000多件革命文物已摆满整个居所,藏品数量已远远超过国家规定三级馆的藏品数量,其中属于珍贵国家三级革命文物的有1000件以上。
  落户闽北“红色摇篮”武夷山
  在刘云飞住宅,3000多件大小革命文物摆放有序,占据了绝大多数生活空间,走路必须小心翼翼,对此,妻子、儿子不仅没有任何怨言,反而表示深深理解支持。
  刘云飞说,几十年来,一家人平时省吃俭用,把资金都投入到革命文物收集上了,收集的最终目的,在于免费向观众展出,让世人都倍加珍惜红色资源,不忘初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怀,从而激励前进的脚步。刘云飞说出自己建馆的想法,立即得到妻子及朋友的赞同。家住武夷山市兴田镇西郊村的游小井和黄土村的林应明,分别是70后和80后,他俩对红色文化情有独钟,林应明从小喜欢看战争故事片,对军人特别崇敬,对红色文物非常珍爱。游小井介绍说,西郊村月积坑自然村是老区基点村,20世纪30年代有168户人家居住,当年邱有贵领导的红军游击队在这一带活动,全村村民都积极支持红军部队,其爷爷为红军运送食品,后来,村民支持部队行动被国民党白军发现,全村民房被烧,幸存村民无家可归,改在山上建茅草屋,得以生存下来。现在,这个自然村只有3户人家。说起祖辈光荣往事,情绪激昂,对于刘云飞夫妻俩的红色情结,予以高度赞许,他和家人商量后,表示无偿献出自己的自留山地,用于建造博物馆。
  宅基地位于武夷山,这正合刘云飞夫妇俩的愿望。夫妇俩认为,武夷山是福建著名革命老区县市,是闽北第一个率先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原中央苏区的县市,又是全国100个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方志敏、彭雪枫、粟裕、叶飞、肖劲光、黄道、曾镜冰、饶守坤等一大批革命烈士都曾在此战斗生活过,立下不朽的丰功伟绩,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武夷山因此赢得“红旗不倒”的美誉。武夷山还是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这些年,武夷山红色旅游如火如荼,将红色文化与自然观光相结合,定能魅力四射,在武夷山建立革命文物博物馆是“不二选择”,宣传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刘云飞介绍,根据规划,建馆需投入建设资金500多万元,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出售城里的住宅,将100多万元售房款全部投入,林应明、游小井也投入部分资金用于场馆建设,经过1年多努力,“云飞革命文物博物馆”终于建成。刘云飞一家人也从城里迁至博物馆所处的村子居住。
  乘着冬日暖阳,笔者驱车来到武夷山市兴田镇西郊村楮树下自然村。一下车,一栋占地180多平方米的5层楼房立刻映入眼帘,楼顶上方的“红色记忆,永放光辉”八个红色大字,在青山绿水间格外引人注目,成为美丽乡村一道亮丽风景。
  武夷山市党史研究室主任罗永胜说,刘云飞等人的红色文化情怀,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的生动体现,要鼓励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参与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抢救、价值挖掘、宣传推广和开发利用中来,让红色文化传承不绝,让中华记忆历久弥新。

分享按钮
展开